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民生 > 正文

当下防疫抗疫重点以及对过去三年防疫策略的复盘与改进-当前滚动

时间:2023-05-29 01:46:28    来源:哔哩哔哩    

本来想多收集一些资料尽可能做的严谨一些的,并多润色一下文章,但由于时间仓促,可能会有很多错误或者言不达意的地方,希望大家谅解并在评论区指出并修订。

乐观的预期,谨慎的规划


【资料图】

大家都感染过新冠了,治疗方法和治疗药品已经已经有很多网络科普详细解析过了。结论就是,新冠病毒对于绝大多数免疫力正常的年轻人,症状与治疗方法与感冒流感无异。只要及时就医给够药品,没有那么多后遗症,没有那么多病死的患者。但是,最可怕的不是这个疾病在个体上出现的伤害,而是大家集体生病造成了医疗挤兑,使得“及时就医给够药品”这个条件不能成立,导致小病拖大,大病拖绝。对新冠非常恐惧的主要都是在上一轮当中遭受了重创或者新冠会对他们的家庭造成重创。

现在大家对于新冠越来越割裂,核心原因在于第一轮发生的医疗挤兑对于重创以及有重创可能的个人及家庭来说太触目惊心了,而对于另一部分人就完全没事人一样。次要原因是现在推测的医疗挤兑下降都是根据外国的数据进行的推测,还没有确实的事实证明感染人数的下降就不会挤兑医疗资源。双方一个举例既定事实要对方拿出可以确定的事实说明不会发生,而另一边只能拿出外国的先例和推演数据,所以谁也说服不了谁。

不病死不饿死都是基本人权,都是大家追求幸福生活的共同目标。与其花时间花经历讨论到底是不病死好还是不饿死好,防控好还是赚钱好,不如讨论怎么才能把各种因素消除。既不能因为身体健康就斥责需要健康的人矫情,也不能因为需要健康而斥责需要还债的人自私。输出情绪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现在我已经给出了互助抗疫的方法了,需要健康的人和需要收入的人都可以得到兼顾,大家就不要为了立场把整个舆论场搞得乌烟瘴气,而是能拿出来的资源就要拿出来互帮互助走完新冠抗疫的最后一程。

笔者对于新冠在第二轮第三轮是否会发生医疗资源挤兑,我持谨慎乐观态度。出于这种谨慎乐观的态度我还是建议大家做好互助抗疫。

乐观的原因有:一,张文宏为代表的大方向认为不会出现大规模感染;二,B站网友提供的数据,以外国的疫情规模推算,每一轮疫情感染人数大约为前一轮的20%。谨慎的原因有:一,根据5月23日钟南山院士的估计每周感染6500w人推算,每名医护每天还是要接诊1.5-2名新冠患者,对于呼吸科、发热科门诊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二,即便我国经过了第一轮疫情,提升了相关医疗物资的产能,但是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刻能否把足够的医疗物资发放下去;三,医疗物资、医疗基础设施以及医护人员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对于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不发生医疗挤兑是必然的,对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发生医疗挤兑就要谨慎了;四,国家统筹规划时,会尽可能考虑全面,但是并不能排除偶然不利因素的影响。

谨慎原因的前三条大家都好理解,最后一条做一下解释:正常时期,药品的生产资料A可以正常交货,该资料生产实现全自动化,只需极少的几个技术工人就可保障正常生产。但是疫情期间,资料A的技术员们全员病倒,无人值守流水线,进而导致药品减产。我举这个例子是因为上一轮疫情,我所在的生产线工艺部门全部病倒,出了问题不能处理,只能停机两到三天的事件改编的。固然我们可以说这种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这种小概率事件作用所带来的影响。就好比哈尔滨砸承重墙事件,尽管这是小概率事件,但是当这个小概率事件发生了,就是两百多户居民的生活严重倒退。

基于同样的理由,我也推荐大家要把互助抗疫做起来,将家中新冠带来巨大影响,毕竟大家工资平均工资就2000-4000,考虑中位数也就在1600-3200之间,负担不起自己或者家人长期住院带来的经济损失。所以大家不仅要和社会保持乐观的预期,还要根据个人以及家庭的情况规划谨慎的操作。

互助抗疫在当下和之后的防疫作用

首先,由于新冠疫情感染率已经超过95%,我们千防万防都会感染,都会在第一轮感染中承受较大的不适。但只要我们的感染不发生在医疗资源挤兑时期,感染者的健康损失就会降到最低。

互助抗疫的操作就是你和你亲戚、朋友、邻居互相帮助,将家中老幼病残孕集中的一个房子中隔离,需要工作上班的人集中到一个房子中居住。所以可以明确的讲,在后续二轮三轮疫情中仍可以减少疫情所带来的损伤。

中国在2003年遇到非典,在2020年遇到了新冠。可以说只要中国继续城市化,那么每隔10-20年仍会有各种新疫情在中国突然发生。现在的新冠是对高龄老人伤害比较大,但是以后的病情可能会对小孩、某些疾病的患者带来更大的伤害。

但只要掌握互助抗疫,并算好医疗资源承受能力,并基于互助抗疫逐步放开(后文会给出逐步放开为什么要基于互助抗疫),我们既能保住生命又能保住经济。

而在每轮疫情中间,中国每年在不同地区发生不同强度不同种类的流感,将互助抗疫中的老人换成对应的死亡率高发人群,我们也是有能力减少各种流感所带来的医疗资源挤兑发生概率及发生强度的。

什么是互助抗疫及优缺点

互助抗疫的操作就是你和你亲戚、朋友、邻居互相帮助,将家中老幼病残孕集中的一个房子中隔离,需要工作上班的人集中到一个房子中居住。等到社会就医压力缓解,再将隔离人群放出来。这样既不影响工薪阶层的上班和收入,又可以避免新冠高发期的医疗资源挤兑对易危人群的危害。

互助抗疫就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个人或家庭互相释放一定资源,既要保证各方在新冠高发期生产生活,维持一个正常的生活水平,又要保证各方的易危人群不要在新冠高发期感染新冠,避免医疗资源挤兑时期所带来的健康损失。

互助抗疫的背景就是新冠疫情社会面传播,而很多家庭并不能拿出那么多防疫物资来支撑家庭的防疫需求和工作需求。简单来说就是普通群众买不起房或者租到房间或者酒店用来隔离家中的老幼病残孕。既然绝大多数个人及家庭内部无法平衡这种资产不足所带来的防疫与生活问题,就不如引入多个个人及家庭,通过互相释放房子在双方的居住使用权限来换取各方利益最大化。

这套方案有如下好处:

1. 保证个人家庭企业正常经济活动的同时,减少医疗资源挤兑的发生概率与发生时强度;

2. 避免感染时医疗挤兑所带来附带健康损失;

3. 减少防疫开支,不用单独租酒店租房子;

4. 减少治病开支,能够在轻症时及时采取医疗介入,避免疾病拖大所带来的高昂医药费。

这套方案有如下问题:采取互助抗疫的双方,需要充分信任,提前储备好足够的物资,雇佣护理人员等。参与互助抗疫的双方,不随便串门,严格落实防疫义务。

如何落实互助抗疫

落实互助抗疫的方法是:首先判断自己家庭是否需要互助抗疫,接着联系有相同需求的亲戚朋友邻居,在达成共识确认相关责任义务与权利后,装备隔离人员所需米面粮油被褥衣物药品,如有需要要雇请护工人员或对出人照顾老幼病残孕的家庭予以经济支持,在现在爆发前搬运上述物资,隔离人员在隔离房子内隔离到疫情基本结束,非隔离人员正常上班上学,参与生产活动。

一,确认自己是否需要互助抗疫:

l 有高龄老人;

l 有合并心血管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高血压、癌症的患者;

l 有免疫抑制病,或计划或正在进行相关治疗服用了免疫抑制类药品的患者;

l 却无其他房产资源可以完成上述人员防疫工作。

二,所需达成的共识责任义务与权利

l 谁家用来隔离,谁家用来上班;

l 空间使用权限;

l 生活消耗品米面粮油纸张桶装水如何分配;

l 如否雇佣护工及护工开支;

l 如何确保双方的贵重财务及隐私不发生损失,以及发生损失时如何区分责任并追究赔偿。

三,如何判断已经过了疫情高峰期

l 医院发热科和呼吸科门诊排队时间缩短,排队单号减少;

l 如特效药或其他药品在疫情期间发生过断供,之后能够正常采购;

l 政府发布的感染数据;

l 高峰时期的公共交通的人员密集度。

四,取消隔离后,所需工作

l 搬走隔离所带去的物资;

l 确认家庭的贵重财务没有发生损失,如发生损失要确认责任及赔偿;

l 结算护工的工资;

l 及时监督隔离对象,如有条件要能够监控到血氧、心率等指标,在确认感染时可以及时就医。

防疫政策如何平滑过渡且互助抗疫在该方案中起到的作用

经过去年的疫情急转弯,我们确实认识到严防严控不可持续,逐步放开不可避免,但是出现一个问题,该怎么分批次放开,谁先谁后,如何平衡经济及医疗挤兑。

1.先老幼病残孕后年轻人放开,生产将彻底中断,抗疫工作将在储备的医疗物资耗尽时彻底崩溃;

2.分城市分地区放开,生产没有完全中断,但仍存在产业链中断及医疗保障不及时等问题,后放开的区域会因为放开政策先后顺序有产业迁出的压力;

3.家庭互助抗疫,工作群体优先放开,老人隔离,等到工作群体基本完成感染医治再复工以后再选择分批放开老年人。既可以保证生产,又可以避免老人冲击医疗资源体系。

基于前文的分析,方案一肯定不可取,后文将分析基于分城市分地区放开的逐步放开方案(后文简称“新抗疫方案一”)基于互助抗疫的逐步放开抗疫方案(后文简称“新抗疫方案二”)的操作策略及宣传策略。

一,新抗疫方案一操盘策略:

1.采取最早期严防严控的措施;

2.在疫情间隙组织生产,储备放开的医疗物资;

3.根据外国病死率、重症率确定放开批次和先后顺序;

4.将全国城市分为三个批次或三个以上的批次(视病情严重程度而定),第一批的同时,动员第二第三批城市的医护人员前往增援,调动第二批第三批城市的医疗资源前往增援;

5.在解禁城市有能力支援其他城市,解禁第二批城市,并动员群众捐献恢复期血浆,用以治疗易危人群的疾病;

6.如此往复,指导所有城市解禁完成。

二,新抗疫方案二操盘策略:

1.采取最早期严防严控的措施;

2.在疫情间隙组织生产,储备放开的医疗物资;

3.根据外国病死率、重症率确定放开批次和先后顺序;

4.选定一批城市试点,不再阻绝市内生产生活,但要阻绝城市之间的人员流通,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研究方案落实细节,同时保障医疗物资和动员医疗人员,保障在试点失控时能够及时止损;

5.在确定方案可行后,在下一轮疫情爆发时全国推行,要求政府、企业和居委会有计划组织将群众分批次生产生活,保证群众生病时能够及时治疗,和病后复工复产;

6.等到全国完全复工复产以后,再将易危人群分批次放出,在医疗资源满负荷状态下治疗易危人群的疾病;

7.动员群众捐献恢复期血浆,用以治疗易危人群的疾病。

三,新抗疫方案宣传策略

1.明确病毒的危害性;

2.明确由于外国对病毒的不负责态度,我国迟早也是要国外一样放开,无论是延长管控时间还是后续分批次放开都只能减少第一轮感染所带来的损失,后续二轮三轮方法相同但要自己承担防疫责任;

3.做好应对所需的策略的宣传,尤其是互助抗疫;

4.及时跟进疫情的报道,及时跟进疫情的相关研究。

基于新抗疫策略对上一轮复盘所减少病死人数

本节以目前中国有病床910万张为尺度,且不考虑病床隶属划分问题,使得病床能够最大限度用于抗疫,估算不同防疫策略下所需物资是否充足。

根据外国对于抗新冠药物Paxlovid的研究有“对比着20万人与70万人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分析结果显示,在新冠肺炎确诊后的30天内,5229人(0.75%)住院;其中3,311人(0.47%)发生在65岁以上的人中。在198927名服用Paxlovid的患者中,住院人数为930人(0.47%),而未服用Paxlovid的人群中,住院人数为4299人(0.86%)。”

根据期望公式:

于是有计算式:

得到放开期间所需的总病床数为1230460张。同理可得老年人所需病床数为778890张,幼轻中年人所需病床为451570张。且每次放开的批次为一个月。

为了减少新抗疫方案一讨论的复杂程度,只讨论分为三个批次,且每次均分。

考虑到生产要能轻易中断,有如下操作:企业只动员一半的员工复产,当先出来的班组开始出现大面积生病时在放出第二批员工进行复产。为安全起见,老人也要分两批次放开,遂有下表:

由上表可以得出,以目前中国有病床910万张为尺度,且不考虑病床隶属划分问题,使得病床能够最大限度用于抗疫,一次性放开还会有787万张病床可用,而分批次放开就可至少有871万张病房可用。但是一次性放开有787万张病床可用与去年疫情病床不够用的事实不符,这是因为外国同期已经经历了5-9次感染,病毒毒性和住院率大幅下降,需要引入修正系数K,合理起见将12.3万张病床乘以修正系数K放大到910万张,考虑到ICU、需要手术住院、手术疗养等情况,就已经发生了医疗资源挤兑。所以有:

然后将其他数据用修正系数K进行修正,有如下表格:

由上表有如下条结论:

第一,分批次放开确实可以有效降低医疗挤兑的强度,其中新抗疫方案二效果最好;

第二,一次性放开对疫情的影响最小,新抗疫方案二次之,新抗疫方案一最差;

第三,由第一条与第二条得出,新抗疫方案二效果最好的,且性价比最高。

第四,互助抗疫可以在放开后的二轮三轮中继续发挥作用,对于感染后易转变为重症甚至危重症的个人及家庭有不错的效果。

如果2020年的武汉疫情是天灾,那之后的全部是外国导致的人祸

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新冠病毒是美国德克里克堡实验室的生物武器,暂定2020年武汉新冠疫情的爆发是人祸。那么当时的中国政府已经将国内的疫情控制住,如果外国政府能够如是操作,那么武汉疫情结束以后,全世界都不需要频繁陷入疫情,也不会因为疫情导致导致至少2000万人遇难,各国政府破产以及各种经济金融危机。

所以,如果2020年的武汉疫情是天灾,那之后的全部是外国导致的人祸。那些本有能力在疫情初期积极抗疫减少后期损伤的外国政府必须背负消极抗疫带来损失的历史责任。

新冠的放开是现实使然,

第一,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率的均值为9.1%,低于美国的12.1%。其中,有负债家庭的资产负债率均值为14.8%,中位数为15.8%。而到了2022年,中国家庭的负债率是57%。疫情三年上涨了约40%;

第二,以阆中市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已经无力承担防疫工资,最先采取了自费核酸的防疫措施;

不病死不饿死都是基本人权,都是大家追求幸福生活的共同目标。与其花时间花经历讨论到底是不病死好还是不饿死好,不如讨论怎么才能把各种因素消除。既不能因为身体健康就斥责需要健康的人矫情,也不能因为需要健康而斥责需要还债的人自私。输出情绪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现在我已经给出了互助抗疫的方法了,需要健康的人和需要收入的人都可以得到兼顾,大家就不要为了立场把整个舆论场搞得乌烟瘴气,而是能拿出来的资源就要拿出来互帮互助走完新冠抗疫的最后一程。

致谢与缅怀

首先,我要感谢党和国家在疫情三年来对我的保护;

其次,感谢钟南山、张文宏等医护工作者、抗疫志愿者以及解放军、支援武汉以及参与抗疫工作的各个单位对全国抗疫工作的支持与贡献;

接着,感谢任冲昊先生在《睡前消息》节目中的分析,并从中的“分批次放开”得到了启示有了如今的全文,其对于疫情的观点指导了今天的文章撰写;

然后,感谢在4月28日前愿意倾听我拙见的室友、朋友与校友,感谢自4月28日后支持我喜欢我节目B站观众,以及对我的观点、论据等提出了很多补充信息的B站网友;

还有,感谢父母的养育,西华大学的栽培,以及自己对于这个课题的执著。

最后,缅怀李文亮等抗疫烈士,告慰在疫情当中遇难同胞,我们以后有方法来面对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了,我们不会再让悲剧上演了。

参考资料

1.口服抗新冠药70万人数据出炉,住院率降低51%!轻症要吃药吗?:口服抗新冠药70万人数据出炉,住院率降低51%!轻症要吃药吗?_人群_药物_风险 (sohu.com)

2.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nhc.gov.cn)

3.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全国在院新冠死亡病例59938例

4.《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概述:《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概述 - 知乎 (zhihu.com)

5.1996年,中国家庭负债率3%,2022年,中国家庭负债率57%,中国家庭负债率为什么增长如此之快?

6.世卫组织:新冠疫情不再是“全球突发卫生事件”,但新冠病毒仍在致死和变异:世卫组织:新冠疫情不再是“全球突发卫生事件”,但新冠病毒仍在致死和变异 | | 1联合国新闻 (un.org)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

凡本网注明“XXX(非汪清新闻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